(相关资料图)
疫情三年,年年倡导就地过年,春运这个词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。对于身处异乡的游子来说,回家过年成了他们的奢求,随着疫情的逐步放开,游子们仿佛看到了希望,回家过年,成了最近抚平游子内心忧伤的最大慰藉。
春运是中国独有的名词,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《人民日报》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、求学。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,形成了堪称“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”的春运。近30多年来,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,相当于让非洲、欧洲、美洲、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。
往年春运最大的问题都是一票难求,不过随着国家铁路布局的完善,车票已经基本上能满足大家需要,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,私家车越来越多,进一步缓解了春运压力,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随着疫情放开,感染人口越来越多,人都大规模的流动估计会让这一数字继续上升。
根据专家预测,随着春运等大规模社交活动的广泛开展,可能还要有一轮新的疫情。所以疫情可能波浪性出现,最终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,那时,发病率可能会明显下降。
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特殊的含义,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。团圆更是我们中国人追求的目标,不管身在何处,在这个日子里,我们都会从天南海北回到故乡,看一看渐渐老去的父母,闻一闻家长泥土的清香,见一见儿时的故友,涤荡一下尘世的心灵。
今年的春运已经开启,希望大家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,都能有机会,回家过年。
关键词: 已经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