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8月18日,暨南大学出版社在南国书香节上举办《淘词十码——语言里的中国》新书首发式。出席首发式的嘉宾有该书作者之一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、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主任曹轲,著名视觉修辞学专家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书记刘涛教授,暨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阳翼。活动现场读者反响热烈,在抖音等直播平台上也获得了较高关注度。
据了解,《淘词十码——语言里的中国》是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成立以来开展的淘词计划的第一个成果。首发式作者分享环节,曹轲就“什么是‘淘词’”“如何‘淘词’”等问题与读者分享,并表示,“我们相信,文字是有力量的,语言是有生命的。文本就是内容,文本就是理念,文本就是历史与现实,文本就是行动与思考。文本的秩序就是世界的秩序、事物的秩序。”
刘涛是国内著名的视觉修辞学专家,他探讨了术语与思维、术语与话语以及术语与安全的关系,并就网络空间术语安全问题发出倡议,呼吁学者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来审视术语安全的现实处境。
活动最后,两位嘉宾就“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对文本研究、文化传播、文明传承的影响”展开热烈讨论,与该书作者对元宇宙、人工智能所指向的新组织模式、新经济模式下的文本思考与词汇变迁相呼应。
据介绍,《淘词十码——语言里的中国》立足于商业消费数据文本分析,以通融的视野对待各个领域的现有成果,从词的秩序看社会的秩序,在词的变化中探究时空的发展。
关键词: